我对跨境电商的探索(系列第0、1篇)

这个念头的起源其实不算久。去年年底研究爱沙尼亚 E-residency 的时候偶然听说了一个新词汇叫 Digital Nomad,然后觉得有些着迷,再摸索下去发现从做跨境电商开始是最自然而然的尝试了。

我当时觉得做跨境电商的几个基本技能需求大概是:英语、建站和广告,而刚刚好自己是一个英语专业出身的在广告公司干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业余程序员,于是一拍脑袋,这事儿特么就是等着我来做的啊!

过年在家因为疫情哪里也去不了,于是开始认真钻研起来,读了很多过来人的博客,边看边实践,也就很快把架子搭好了:Wordpress 建站,买了当时热销的 Avada 主题,搭配 Woocommerce 插件处理电商业务部分,基本上算是开源方案标配。

收款方案最后选择了 Stripe 而非 Paypal 的原因比较繁多,最显而易见的是前者费率更低,其次是对个人商户友好,并且支持主流信用卡付款,而这正是大部分海外客户线上购物首选的支付方式。碰巧的是之前因为购买香港保险,顺带把香港银行帐号和手机号全都办好了,以至于水到渠成(目前Stripe不在大陆运营)。

当时其实我已经想开始记录这一切了,如果开始写的话那么算是 Chapter 0,但一是因为心里的不确定,二是拖延的习惯。于是到了今天,我收到了第一笔订单,才有足够动力把 Chapter 1也一并写了。

实际上上面描述的仅仅是非常基本的准备工作,毕竟你是电商,最重要回答的问题是:你提供什么产品?而这也是我最不确定的地方。对于新手来说最低成本的方法当然是做 Dropshipping,不囤货,只做中间商赚差价。当时可选择的有2个方案,一是在 Aliexpress 选品,二是另一个专门为 dropshipper 提供精选货品的门户叫 Spocket。而二三月的时候国内所有快递停运,阿里显然无法发货,更别提跨境发货,于是自然选择了后者,其中绝大多数货品都是欧美本地生产本地仓库发货,也就是说,我这个身在中国坐在电脑前的“局外人”想要通过一些附加服务来抽取发生在大洋彼岸每笔交易的提成。

作为尚未掌握方法论的新人,选品当时只是先凭感觉,然后试错。一股脑添加了40来个不明所以的产品后,小店算是正式上线了。然后一晃而过的两三个月,穿插做了些别的事情以及工作效率的低下,导致小站硬生生荒废了很长时间,而 Spocket 上选品是收取月费的,于是也被白白扣了一些钱。知道前一个月才重新拾取,开始投放广告了。

之前在广告公司工作主要是投放 Facebook Ads,但又听说实际上 Google Ads对于电商可能回报率更高一些,加上反而想要尝试自己不熟悉事务的心理,于是事先尝试了 Google Shopping Ads,预算设置的是$150每月,而在 WooCommerce 合作方 Kliken 投放时又另外赠送$150,打算等熟悉后再自行开户投放。其实投放这么久到现在数据自认为是不好看的,CTR仅仅在0.6%,而一个点击竟然到了0.5刀。

佛系投放了大半个月,本来想找时间好好优化一下漏斗各个环节,甚至因为怀疑选品的问题打算复制一个新站尝试另一套不同品类的产品。也就在这时突然收到邮件:Order #00000 has failed,什么?!又惊讶又欣喜又遗憾,竟然莫名就来了第一笔订单,然而订单却处理失败!仔细研究后发现,我集成的 Stripe 仅支持信用卡付款,而用户偏偏使用了借记卡。稍作冷静后打算给用户发一封邮件请她重新使用信用卡付款,并附上了一个优惠码,然后就在想着措辞的时候,又来了第二笔订单并且支付成功!!

我的第二张订单,亦是第一张成功的订单。

在喜悦中给第一位客户发了邮件后,觉得心情已经开始激动,这是从0到1的感觉,这太棒了!处理好第二份订单的后续工作然后就出门散步了,“那些东西大麻都不能给你”,我边走边想。也许往后是否能盈利仍然是不确定的,但从无到有的感觉真是太美好了,这应该就是创业的乐趣了,虽然只是小剂量。

这两篇合二为一的总结可能会过于概括,但是仔细看了下如果挑出每个点展开叙述又会让文章极其冗长。也许在这个计划的系列之外,会挑选一些有意思的点单独成文来详细讲述,主要偏向于分享经验和小技巧吧。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